红人茶馆——医者仁心 世间有情道不尽

上海市血液中心 上海市血液中心

        一缕春风,拂来茵茵绿意。一场春雨,滋润了勃勃生机。在这宜人的季节,情思高远,最宜怀古抚今。今天红人茶馆要介绍的“红人”,积极乐观、富有爱心。她那招牌式的热情、充满亲和力的笑容仿佛在和我们分享她的故事。




她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医生、无偿献血者陈勤奋





 她叫陈勤奋,被人亲切地称为“老姐”。“老姐”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同时也是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志愿者。

       “老姐”常言,“人人都说,拥有健康是一种幸运,那么,能够健康地献血,就更是一种幸运了。”从1988年5月第一次参加献血至今,已经将近30年,这份“幸运”一直如影相随,“老姐”不仅成为申城最早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同时也主动报名成为“活血库”的首批志愿者。2002年,“老姐”又率先参加成分献血,成为申城最早的56名成分献血志愿者之一。这一袋袋健康的血液,成为了“老姐”和她病人之间的一份热血相连的亲情。

难忘“谢谢”





       “老姐”不仅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在工作之余还投身志愿者工作,她常对无偿献血志愿者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姐”说这也是履行对病人的承诺。

       曾有一篇《你的鲜血可能就是他的生命》的报道里,记录着“老姐”的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心愿:“血源很紧张,所以你才去献血。我尽量不输血,你们就可以少献一点了。多亏这些血,我才活到今天。如果有机会,请你帮我谢谢那些像你一样的无偿献血者。”

       原来,这位病人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了“老姐”献血后手臂上的创可贴,断定陈医生又去献血了。“原来,你给我们输的一袋袋鲜血都是这么来的?!”这位病人似乎被震动了。确实许多年来,这位病人靠着许许多多的血液和血小板渡过了一次次生命难关。尽管病人自己知道此次病情复发已无回天奇迹,尽管陈医生再给他输点血是希望让他减轻一点病痛,但是那一天以后,病人“拒绝”用血,并要“老姐”务必答应:“陈医生,无论什么场合,只要有机会,你一定要帮我说出‘谢谢’。”

       事实上,有很多病人都曾托付过“老姐”帮忙实现这个愿望,希望通过“老姐”,表达他们对这些素不相识好心人的感激。

杰出志愿者

   2012年起,陈勤奋受聘担任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副总队长,建章立制,培训授课,组织活动,邀请华山医院专家为志愿者开设一系列健康和技能讲座,与队伍一起成长。2014年3月1日,陈勤奋作为上海10位杰出志愿者之一受到时任市委书记的韩正等市领导接见。市领导与她握手并向她表示感谢和敬意。

除了幸运,更是责任

       作为一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同时又是党员,“老姐”要求自己在无偿献血事业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老姐”经常写作,结合临床经历,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散文、演讲稿以及科普短文,发表在报刊上并被网络广泛转载。同时,她还应邀去高校、外企、社会团体讲座授课,多次应邀去电台、电视台录播节目,传播“无偿献血、健康生活”的理念。她所在的华山医院于2011年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不仅多次集体成分献血,还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献血志愿者。“老姐”还促成了华山医院与上海市血液中心党委共建,共同创意、设计、拍摄、制作了国内首部无偿献血科普宣教片《从血管到血管》,涵盖从血液采集到血液检测、血液成分制备到临床输血的全过程。

“老姐”说: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的身体里流着我的血液,正在幸福地享受美好的人生,和他们的亲人在一起——对“华山人”来说,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我为自己每一次献血前体检合格而高兴,也为“华山人”这个爱心团队而自豪。

       我本平凡,但因坚持了一项崇高的事业,人生便有了别样的精彩。


上海市血液中心

这里还有更多精彩等你发现哦!